2009/11/2 昨日一群朋友溯溪完後,就立即返回台北了;唯獨法國來的朋友Romuald留下來繼續遊走花蓮。Romuald超愛往山上跑,特別是到原始山林裡冒險,越沒開發的地方他越愛~!由於今日我有事在身,只能滿足他到太魯閣的前端山林步道,至於深山部分,就交由他自己探索囉~!
先是來到太魯閣國家公園內著名的步道之一「砂卡礑步道」。
受到當地原住民的款待,歡迎我們到他摘種的山蘇田,灌溉水源源自於一旁的砂卡礑溪。
台灣的自然美景深深吸引Romuald的目光,拿起相機好好珍藏。
砂卡礑溪潺潺清澈
清澈的可見蝌蚪與溪床
陽光奔跑在砂卡礑溪谷
萬物孕育而生
守護如此珍貴的淨土,是你我共同的責任!
回到了砂卡礑大橋下,Romuald正在放空中。
有如將城市帶來的煩憂,隨著砂卡礑溪沖刷消散。
第二站來到了太魯閣國家公園的絕美地「燕子口」
「燕子口」兩岸斷崖凌霄壁立,仰望天空,如坐井中,崖腳清流蕩漾,岩石皆大理石紋理如繪,洞穴纍纍,春燕每至此結巢,晝間成群飛舞,為恬靜峽谷增添生氣,燕子口之稱亦由此而起。
「燕子口」隧道曲折連綿,主洞通車輛,副洞則供遊人散策遊覽,另闢小徑迂環洞外亦連於公路,成為洞內有洞道外有道奇景。
雄偉的斷崖峭壁、彎曲高聳的峽谷,曲折的墜道山洞,是燕子口最佳的寫照。
洞內有洞
道外有道
燕子口中間隔著一條立霧溪和中橫公路相對,兩岸的大理石峭壁上分布著許許多多形狀不同的洞穴,燕子就利用這些天然形成的洞穴中築巢而居,一到了春夏之交常常有燕子成群穿梭, 造成「百燕鳴谷」的奇特景觀,因此稱為燕子口,是馳名中外的風景。
但是隨著中橫的開通,過多的遊客干擾早已將這些燕子嚇走,如今只有偶爾還有幾隻穿梭在附近,獨留下岩壁上的洞內奇觀。摘自花蓮旅遊資訊網。
立霧溪含砂量極大,不斷沖刷夾帶的土石使得溪水混濁不堪,尤其颱風過後溪水混濁情況更為嚴重。
和一旁滲流而出的山泉小澗,清澈程度落差極大。
繼續向西步行
風景仍是驚艷動人
中橫公路鑲嵌在峭壁之中,看似融合一體。
過了此彎,便到「靳珩橋」
橋側上頭有座「靳珩公園」紀念著闢建中橫公路的烈士。
橋頭上分別裝置著飛翔的燕子
看似悠然的飛翔穿梭在燕子口峽谷中
由於時間關係,該折返回程了~
陽光穿透峽谷,光影隨著隧道轉了個彎。
Romuald showed Chinese Kung-Fu.
又見壯闊的壺穴
立霧溪侵蝕而成一線天
中橫公路的開闢工法,將對自然景觀的衝擊降至最小。
驚豔!鬼斧神工太魯閣
讓世界都看見台灣之美!
★Information - 「砂卡礑步道」
地址:花蓮縣秀林鄉富世村太魯閣國家公園砂卡礑步道
太魯閣國家公園電話:03-8621100
交通路線:
花蓮市中正路往新城方向(台9線) → 直行台9線往秀林方向 → 直行中部橫貫公路(台8線)進入太魯閣國家公園 → 錦文橋右轉 → 左轉叉路往砂卡礑隧道 → 出隧道後過砂卡礑大橋即有大小客車與機車停車場 → 步行過砂卡礑大橋回隧道口即可見砂卡礑步道入口樓梯
注意事項:嚴禁入溪游泳等水上活動、烤肉,注意步道頭頂碰撞,小心懸崖與落石。
★Information - 「燕子口步道」
地址:花蓮縣秀林鄉太魯閣國家公園燕子口
太魯閣國家公園電話:03-8621100
交通路線:
1‧花蓮市中正路往新城方向(台9線) → 直行台9線往秀林方向 → 直行中部橫貫公路(台8線)進入太魯閣國家公園 → 直行中部橫貫公路(台8線)即可到達燕子口
2‧花蓮市中正路往新城方向(台9線) → 直行台9線往秀林方向 → 直行中部橫貫公路(台8線)進入太魯閣國家公園 → 錦文橋右轉 → 左轉叉路往砂卡礑隧道 → 直行砂卡礑大橋 → 直行西拉岸隧道【往西單向通行】 → 直行長春隧道 → 直行接中部橫貫公路(台8線) → 直行中部橫貫公路(台8線)即可到達燕子口【P.S. 此路線由太魯閣牌樓→長春祠路段較順暢,但限往西單向通行。】
注意事項:嚴禁攀爬欄杆,注意步道頭頂碰撞,小心懸崖與落石。
更多關於﹝2009/11/2 花蓮秀林‧Romuald太魯閣健行﹝砂卡礑、燕子口﹞﹞的相片請至我的相簿:http://www.flickr.com/photos/richblog/sets/72157623079193356/